神武中秋节活动_神武端午节活动
1.日本都有什么民俗传统节日?
2.日本的风俗习惯
3.日本的主要节日有哪些
日本传统节日简介
日本人认为"真正的日本"体现在节日中.虽然几个世纪以来受到西方影响,节日上的仪式,风俗,食物,饮品,服装,饰品,音乐及舞蹈还是会让人想起日本独特的文化特征.节日会为日本之行增添地方色彩和无限乐趣.神道节日的游行队伍中总会有神桥,镀金的桥子由细长的木杆支撑,装饰豪华有数十名轿夫担着穿过大街小巷,人们相信,每一座神桥(有的重达几吨)都是神传达旨意的方式,举行节日的目的就是让每个神感到愉快
有些节日场面盛大华丽,游行队伍中有艺妓和武士;其他节日,尤其是佛教节日,如孟兰盆节,悼念故去的人(在日本并不意味着晦气).许多节日以集市的形式出售食品,糖果,护身符,植物以及廉价玩具
全民节日
1月
成人节 (第二个周一).当年满20岁的人都可以拥有这个节日!青年人通常身穿正式的服装去游览观光(主要是神社和寺院)
2月
春分节 (2月3日或4日)标志冬天的最后一天.许多神社和寺院举行传统庆祝活动,而后经常有扮成恶魔和诸神的演员进行表演.
3月
女儿节 也叫偶人节或桃花节(3月1日-4日).这是女孩子的节日;日本人家里搭起专门的小棚子,上面摆着偶人,代表天皇,皇后以及皇宫随从.
4月
赏花 同事,朋友,亲友在盛开的樱花树下野餐,其乐融融.
花节 全国的寺院共同庆祝佛主的诞辰
8月
孟兰盆节(8月中旬)标志着秋季的开始,同时也是暑的开始,同时也是暑的开始.各地庆祝方式不同,著名的活动有孟兰盆舞,壮观的焰火,以及在河边用小纸船放蜡烛(每支蜡烛代表一个灵魂)
11月
七五三节(11月15日).全国年龄为7岁,5岁,3岁的孩子身穿华丽的传统服装,到神道神社参加祈福仪式.
东京
1月
出初式 (1月6日)消防队员们穿着某个时代的服装,沿着东京湾的晴海街游行在竹子的顶端表演精彩的特技
5月
三社祭(5月17日左右).人们穿着某个时代的服装拥挤在浅草区的大街小巷.
6月
山王祭 (每年6月10日-16日).在日枝神社举行.每相隔一年,僧侣们会骑马,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,沿着浅草去主要街道游行.
7月
焰火节(7月最后一个周六)在浅草区的隅田川上举行.这是日本最盛大的焰火表演哦
11月
酉市 (11月中旬之前,每年时间不同)浅草区鹫神社和新宿区花园神社的夜市.夜市上出售装饰精美的竹耙子(祈求众神保佑多多赚钱)街上有精彩的通宵晚会,还有摊位出售酒,面条和叉烧肉.
12月
板羽市 (12月17-19日)这是千僧寺庆祝节日的通宵夜市.夜市上出售板羽球和用木刻印染的精美布料
日本都有什么民俗传统节日?
说到五月人形就一定要先说到端午节,端午节是日本重要的年中行事之一,这一天在日本被称为“端午の节句”。端午节原本在五月的第一个午日,后因为“午”的发音和“五”相同,所以就订在五月初五。不过,由于从明治维新之后,日本的新年被改在了元旦,所以许多农历节日的日期也相应调整,端午节也从那以后被改在了每年公历5月5日。二战之后,日本于1948年7月制定了《关于国民节日的法律》,规定了每年公历的5月5日为“子供の日”,成为现代日本的11个法定节日之一。“子供の日”意即“儿童节”,“子供”一词本专指男孩,因此不少翻译也直接称为“男孩节”。但到现在“子供の日”已经逐渐变成男孩女孩的共同节日,也算是当今日本越来越趋于男女平等的标志之一了。另外,日本还有一个被称为“ひな祭り”或“雏祭典”的单独的“女孩节”,不过并不在法定节日之列。
在中国传统里,五月是“恶月”,百虫繁殖、病气上攻,尤其五月五日号称是“阳毒”最盛的一天,因此端午的活动常以祛病防灾、驱鬼退恶为主题。日本的端午当然是从中国传来,约兴起于奈良于平安时期。在那个阶段,日本端午节的习俗大体上还和俺们中土一样,盛行在门挂菖蒲艾叶、喝雄黄酒、吃粽子(如今则更多见被称为“柏饼”的豆馅年糕)、洗兰浴等等,以除不洁、健身体、驱厄运、保平安。平安中期以后,宫中会在端午节这天举行骑射活动,据说是为了达到恶鬼退治的目的。日本端午节后来发展为与中国不同的特色节日,还得归功于武家。镰仓前后武家兴起,尽管从前端午节的各种行事被保留至今,但诸行事中最令武士们在意的,恐怕还数这个“菖蒲”。菖蒲本身是药草,有祛病防毒的功效,而日语中的“菖蒲”一词,平名写作しょうぶ,罗马音SHOUBU,竟然跟“尚武”一词的发音完全相同(其实同样发这个音还有“胜负”一词),因此倍受武士的喜爱,以至于从此就把端午节作为“尚武日”大加庆祝,庆祝仪式中也一般会包括流镝马等各种武艺竞技活动。又由于菖蒲叶片酷似刀剑,这时候也产生了赠送男孩“菖蒲剑”的习俗。
到了江户时代,端午节被幕府将军定为重要的节日,有未成年男孩的武士家在这天都要在门前悬挂马印或旗指物,在家中则放置兜和铠,祈祷自家儿郎健康成长,据说这就是五月五日成为男孩节的缘由。此后武士家中若诞生儿子也会悬旗,以昭告众人此家男丁兴旺,后继有人。武士阶层的做法到后来也传到民间,但普通的百姓不能悬挂马印、旗指物之类,于是就用鲤鱼旗(鲤のぼり)代替,期待家中的男孩将来能如“鲤鱼跳龙门”一般立身出世。鲤鱼旗一般是在竹竿的顶端挂风车,从上到下依次再挂燕尾旗(表示河流)、黑鲤鱼(表示父亲)、红鲤鱼(表示母亲)及小鲤鱼,小鲤鱼的数目的就是家中男孩的数目。到现代,“子供の日”既已是男孩女孩的共同节日,鲤鱼旗上也会加上女孩,这时候就要用颜色来区分,以小黑鲤代表男孩,小红鲤代表女孩。从江户时期开始,民间百姓还会做一些纸制或竹木制的兜铠,并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武者人形(即武士人偶)。武者人形因从五月端午发展而来,在日本也被叫做“五月人形”,其造型当然以着盔甲的武士为主,最常见的是神武天皇等历史英雄以及金太郎等传说人物,人偶风格则从早期的严谨至上转变成现在的生动可爱为先。现代日本的武者人形种类繁多,做工华丽精致,堪称日本传统工艺中独具一格的代表作。
日本的风俗习惯
日本的民俗节日
日本的民俗节日 日本的节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,一是由规定的国民庆祝节日;二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传统民俗节日。前者在战前称为"祝祭日"其中主要的节日都是围绕神道和天皇而制定的,如"四方拜"、"纪元节"、"地久节"、"春(秋)季皇灵祭"、"天长节"、"明治节"等。战后随着新宪法的制定,"祝祭日"这些节日有的被取消,有的被重新命名,改名为"元日"、"建国纪念日"、"春分日"、"秋分日"、"勤劳感谢日"等。顾名思义,这些节日名的改变不仅仅是名称的变更,内容上也有了新的含义。此外,战后新规定的节日有"成人节"、"宪法纪念日"、儿童节、"敬老日"、"体育日"、"文化日"等。民间流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节日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。其中多数来源于中国,通过佛教自中国传到日本,和化而成。主要的民俗节日有"正月"、"元日"、桃花节,端午节,七五三节等。
日本的节日虽大致可分为上述两大类。但有一些规定的节日与传统的民间节日相重合,如一月一日既是"元日",同时有是"正月"里的第一天;五月五日既是儿童节有是"端午节"。
日本的民俗节日
"正月"(新年)
广义的"正月"是阳历一月份,狭义的"正月"则是指元日至七号,在这里指后者。由于日本人不过春节,因此"正月"就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了。期间充满节日气氛,其中元日至三日最为热闹,连日全国放。
新年期间各户门前摆挂上松枝和竹枝,叫“门松”,有吉祥之意。新年头三天叫“三贺日”,人们彼此拜年。除夕夜人们有守岁的习惯,尤其在时去神社聆听除夕钟声,这时的神社人山人海,常达数万人之众。进入12月人们要互寄贺年片、有奖明信片,邮局为此专辟邮道。据说大年初一翻阅纷沓而至的贺年片是日本人独有的一种新年喜悦。
"元日"(元旦)
阳历一月一日,也称为"元旦"。元旦的前夜叫"大晦日"。"大晦日"的晚上要吃过年面,叫做"年越荞麦",吃面时合家围坐在火炉前,一边吃面,一边聆听从远近的寺院传来的除夜的钟声。除夜钟共敲一百零八下,它意味着驱走一百零八种烦恼,这是来自佛教中的典故。元旦的早晨,家正门口升起国旗,人们穿上新衣服,家里神佛牌位前点上明灯,进行祭拜。然后,合家就坐,互相拜过年后开始用“祝膳”。“祝膳”主要有屠苏酒,节日炖菜(例如:青鱼子、黑豆、用酱油和糖煮的小干鱼等,寓意子孙繁盛,身体健康),年糕汤。
屠苏酒本是中国隋唐时代就有一种药酒,后来传至日本,据说喝了这种酒可益寿延年。但今天,祝贺新年的酒一般都称作屠苏酒,不一定是真的屠苏酒了。
节日炖菜是把山珍海味与祝愿吉利以及世代昌盛相联系起来,按家里的爱好和习惯做出并装入四层的食盒内的一种熟菜。习惯上“三贺日”期间不再动炉火,只吃节日炖菜。
用过“祝膳”之后,增送压岁钱。然后出门进行“初诣”觯,拜年。也有不少人在除夕之夜听罢钟声之后就去进行“初诣”的。“初诣”就是在新年之始前往神社寺院参拜神佛,祈愿一年的幸福的一种活动。
日本民俗节日
七草节
开镜糕
成人节
节分
初午
桃花节(女孩节)
彼岸
花节
赏花节
儿童节(男孩节)
母亲节
七夕节
盂兰盆节
中秋节
七、三、五节
腊月
圣诞节
日本国定节日有十二个
■1月1日 元旦
■1月15日 成人节 日本法定成人年龄为二十足岁,女子在过成人节时,习惯上要穿和服。
■2月11日 建国纪 纪念日按日本神话,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统一日本,建立日本国,旧称纪元节。1945年废除,1966年恢复后 改称建国纪念日。
■3月20日 春分 旧称春季皇灵祭,是天皇祭祀祖宗的日子。老百姓也在这一天去扫墓,做园子或糯米饭团拜祭祖先。
■4月29日天皇诞辰日 旧称天长节。
■5月3日 宪法纪念日 纪念1947年5月3日日本宪法正式施 。
■5月5日 儿童节 旧称端午节,现作为男孩子的节日。
■9月15日 敬老日。 各市、町、村纷纷举行集会向老年人赠送礼物。
■9月24日 秋分 旧称秋季皇灵祭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。
■10月10日 体育节 纪念1964年第十八届奥运会在东京开幕。
■11月3日 文化节 旧称明治节,纪念明治天皇生日。现改为对文化事业有卓越贡献的人授与文化勋章的日子,又称菊花日。
■11月23日勤劳感谢节 旧称新尝祭是天皇尝试新米的日子。
除了以上介绍的全国性节日外,各地还有相当数量富有乡土色彩的民间节日。这些节日多与当地的“道祖神”及秋季庆丰收的活动有关。这些“例祭”有的地方搞得十分盛大,要进行雅乐或以笛子,鼓等组成的演奏或伴奏等活动。由于日本的节日不仅有规定的节日和传统的全国性民间节日。还有这样具有乡土色彩的地方性民间节日,因此内容多种多样,丰富多彩,大大地丰富了日本人民的生活。
今天,虽然有些日本人,特别是一些青年人认为民俗节日内容古旧,充满迷信,没有什么意义,但由于这些节日反映出日本人重视自古以来的传统,追念祖先的习俗,因此仍然有它的生命力,日本人民重视文化遗产,热心保护历史遗迹的作法不能说与这些活动毫无关系。这就是节日世世代代相传下来的原因所在。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,传统民间节日内容也不断地发生变化,其原来的意义逐渐地被遗忘,宗教迷信的色彩也日益淡薄,与此同时也添上新的内容,获得新的生命力,从而不断地持续下去。
日本的主要节日有哪些
日本的风俗习惯有忌送梳子、见面互施鞠躬礼、相扑、三道、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等。
1、忌送梳子
送礼物的时候忌送梳子,因为梳子的发音与死相近,在日本这是不吉祥的意思。
2、见面互施鞠躬礼
日本以“礼仪之邦”著称,讲究礼节是日本人的习俗。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,并说“您好”,“再见”,“请多关照”等。
3、相扑
相扑是日本的国粹,在日本很受民间喜爱,也很受推崇。其次,一旦相扑打成一定名气的话,经济方面的收益也是很丰厚的。在日本男相扑运动员很是受到日本女性的青睐。
4、三道
在日本有著名的?三道?,即日本民间的茶道、花道、书道。
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会礼仪。日本的茶道最终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。在古代,日本与中国造有往来。盛唐时期,日本曾派大量使臣来中国,受中国影响较深。日本人民称“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”。
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,在宾馆、百货商店等各种场所,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。忌讳荷花,认为荷花是丧花。忌用山茶花,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标志。
在宾馆、百货商店等各种场所,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。忌讳荷花,认为荷花是丧花。忌用山茶花,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标志。
5、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
在日本有许多关于筷子的礼仪,把筷子插在食物上面、对着食物举筷不定、又或者用嘴咬着筷子等这些行为,都是没有礼貌的使用方式。
1、成人节
日本的成人节源于中国古代的成人仪礼,而日本古代的成人仪礼受到过中国“冠礼”的影响,所谓“冠礼”,指男子成年时举行的一种加冠的礼仪。
从加冠这天起,冠者便被社会承认为已经成年。日本仿中国旧礼制,始行加冠制度在天武天皇十一年(公元683年)。按中国古代阴阳学说,冠日多选甲子、丙寅吉日,特别以正月为大吉。
2、盂兰盆节
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“盂兰盆节”,“盂兰盆会”,也称“中元节”(一定意义上讲,中元节归属道教,盂兰盆节归属佛教),有些地方俗称“鬼节”、“施孤”,又称亡人节、七月半。
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“盂兰盆会”,佛经中《盂兰盆经》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,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俗信,于是益加普及。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,相沿成中元节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,还增加了拜忏、放焰口等活动。
3、天皇诞生日
天皇诞生日是日本节日之一,是庆祝今上天皇(在位中的天皇)生日的日子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称为天长节,后改为天皇诞生日。现在于皇居会有一般祝寿仪式。
4、男孩节
每年5月5日,是日本男孩节。人们会悬挂鲤鱼旗迎接男孩节。期盼孩子健康成长。为了祝福家中的男孩健康、快乐,这一天日本家家户户都会用纸或布做成色彩鲜艳、形状像鲤鱼的彩带,然后把这些彩带串在竹竿上,并和金色的风车绑在一起,挂在屋顶上。
5、元旦
元旦,即公历的1月1日,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“新年”。元,谓“始”,凡数之始称为“元”;旦,谓“日”;“元旦”意即“初始之日”。
元旦又称“三元”,即岁之元、月之元、时之元。中国历史上的“元旦”之名称指的是夏历(阴历,又称农历)正月初一,有现存文献记载的“元旦”一词最早出现于《晋书》。
参考资料:
百度百科-日本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